牛寒婷提示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,美国艺术家洛克威尔·肯特带儿子到阿拉斯加的一个荒岛上生活,在那里,他们渡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时光。回到纽约后,肯特举行了两次画展,并出书了他的历险日志《荒原集》。
不到八个月的荒原生活,不仅引发了他的创作热情,更让他找到了迷失的自己。对他而言,“荒原像一个沉静深邃的羽觞,盛满智慧。仅尝一口,就能让余下的人生迈向更丰满的青春”。掀开《荒原集:阿拉斯加的平静历险日志》,首先会被它的插画吸引。
大量黑白墨水画以简练硬朗的线条和强烈的明暗对比,勾勒出荒原中的大自然景致和位于画中央的人。虽然只有黑白两色,但这些画格外感人,尤其是那种被“浓墨重彩”化的情绪表达颇具看点——它们大多通过人物夸张的身体姿势、细腻的面部心情、充满张力的肢体行动体现出来。
不外,有时作为画面配景的坚实的大地、静默的雪山、汹涌的潮水、强劲的冬风、辉煌光耀的星光、醒目的太阳……也会团体加入到整幅画的情绪大合唱中,从而使画面发生强烈的打击力。而这些,全都得益于创作者既具象又抽象的高明手法。画这些画的人,叫洛克威尔·肯特,正是《荒原集》的作者。
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月美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,肯特的艺术成就包罗油画、插画和版画,尤其是他为《白鲸》《浮士德》《莎士比亚戏剧集》等文学经典创作的插画,使他的名声如日中天。肯特的另一重身份是驾船远航的探险者,到未知的海域、岛屿和荒原探险,是他毕生的喜好。他一生中曾到阿拉斯加、火地岛、格陵兰岛等地生活,为此撰写了多本历险日志并绘制插图。
其中,流传最广的即是1920年面世的这本《荒原集》。憧憬蛮荒世界100年前的阿拉斯加,还不是美国的一个州,那时的那里,是真正的荒无人烟之地。
1918年8月的一天,36岁的肯特带着9岁的儿子小洛克威尔,从阿拉斯加小城苏厄德出发,到人迹罕至的复生湾和狐狸岛隐居。在未来的7个多月里,与他们配合生活的“岛上住民”,除了荒原里的森林和动物,再就是71岁的瑞典人奥尔森了,一个崎岖潦倒的拓荒者。肯特为什么憧憬荒原,并身体力行地前去冒险?但凡看到这本书的人,也许都市有这样的疑问。
首先你可能会猜,是画家需要积累素材吧。可这,恰恰是肯特想尽力澄清的:在荒原中停留的他,绝非是为画笔寻找素材;他是厌弃都会生活的纷争、机器和拥挤,他的出走和抗争是为了自由。探险者的这番广告,很容易被明白为俗套话语,很适合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:哦,原来肯特得了工业时代都会生活的焦虑病,他希望通过旅行、出走以致寻找现代桃花源,过一种乌托邦似的生活以缓解压抑,这是一种正常而又普泛的心理。只管听上去像模像样,可这结论,就像某种稳妥的尺度谜底——它的稳妥和尺度,反倒会让人心生疑窦:既然大部门现代人无从逃离这样的生存体验,那为什么探险者和拓荒者经常孑然一身呢?看来,所谓的现代性焦虑,并纷歧定能催生出“肯特们”。
我们的“这一个”肯特追求自由不假,但因此就用大而全的理论或千篇一律的说辞,来归纳综合甚至界说他的行为,显然会流于外貌化。我总以为,在肯特踽踽独行的身影背后,一定有比这些盛行话语更真实、也更有气力的心田激动在推动他。想要找到其中谜底,我们需要追随狐狸岛上的父子俩,进入那些看似枯燥平淡实则充实快乐、看似危机四伏却又平静美妙的日日夜夜。
“这是我自己的”百年前的荒岛生存,不是电视剧《奋斗》中“心碎乌托邦”里年轻人释放荷尔蒙的生活,不是综艺节目《爸爸去哪儿》里作秀的过家家游戏,它是不掺假的生活历险,有传神的生存绝境相伴。锯树砍柴拓荒拓土,改建山羊房为小木屋,打造宜人的花园和小路,习惯粗茶淡饭和极寒天气,与海浪的坏脾气为伍……都是肯特和儿子必须经受的磨练。你一定认为,大把消闲时光是他们的专利,可事实上,肯特是个忙碌到令人不行思议的隐居者,他时间表上的计划经常超支。
除了天天必须的砍柴事情外,他大量的时间要用于画画、念书、和儿子爬山、听奥尔森讲拓荒者的冒险故事。争分夺秒创作的他,对时间的焦虑遍布日志的字里行间,但幸运的是,简朴的生活屏蔽了外界无谓的烦扰,这能让他专心作画,也更专注于心田生活。“在荒原中,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是谁,意识到自己的感受、恐惧、欲望和理想,就像荒原自己一样古老和博大,而且与它息息相通”。
“我们都找到了自己。这正是荒原里唯一存在的工具。荒原只是一面有生命的镜子,映出一小我私家带到这里来的工具”。
如果说,梭罗在《瓦尔登湖》中提倡返璞归真的生活以及为大自然辩护,是为了批判工业文明的话,那么,肯特的荒原生存则是为了寻找真实的自己——这才是他历险的真正动力——对后者来说,狐狸岛的回忆之所以是一场“精神奇遇”,是“迷人而平静的历险”,其原因正在于,通过身与心的双重历险,他“自己丰满的灵魂和想象力,充实了这片空虚”。无论是在画布上、荒原里,还是在风暴和海浪中,肯特总在不停地确认谁人顶天立地、勇敢无畏、浴火重生的自己;而他历尽千难万险想要探寻的,也无非是自我的存在。中文版《荒原集》的封面,选用了他在狐狸岛创作的“疯隐士”系列中的一幅画,画中的他留着长发和髯毛,头抵在交织的双手上,眼睛注视着水面沉思。
这幅题为《自我》的作品,会让人遐想起他墓碑上司各特的诗句:“这是我自己的。”小洛克威尔的“成人礼”像男子汉那样抬头挺胸去冒险,这是肯特教育儿子的特殊方式。《荒原集》中讲述的父子关系,使它像一当地道的亲子手册。
9岁的小洛克威尔爱上了狐狸岛的生活:天天早晨与父亲洗雪浴或海浴;冒充自己是山羊或豪猪,做它们信任的朋侪;独自爬山探险或在海湾里驾船;与父亲砍柴锯木头,干超量的体力。
本文来源:杏彩体育-www.bnoom.com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Copyright © 2006-2023 www.bnoom.com. 杏彩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:山西省阳泉市梨树区傲路大楼2457号 ICP备59655813号-3